Z6·尊龙凯时山东城市观察 | 推动体育消费扩容提质,济南、威海入围国家试点
Z6·尊龙凯时近日,国家体育总局公布《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入围城市名单》,山东省济南市、威海市双双入选,成为全国30个试点城市中的佼佼者。
此前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“培育新型消费,壮大体育等服务消费”,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也进一步强调“推动体育消费扩容提质,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”。
在此背景下,国家体育总局启动试点工作,旨在通过政策支持、业态创新和资源整合,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、扩大体育消费规模。
济南、威海的成功入围,得益于两地近年来以赛事经济为抓手,将体育产业融入城市发展战略,探索出体育消费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。
这一成果不仅是两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,更彰显了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、深化体育供给侧改革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决心。
济南:以“赛事+”,激活城市发展新势能
作为省会城市,济南在赛事经济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辐射力和创新力。
济南以国际赛事为突破口,成功引入国际马联星级赛事、泉城马拉松等高端活动。
2024年,全市举办重点赛事3485场次,直接经济收入21.53亿元,间接拉动第三产业47.96亿元。
其中,泉城马拉松报名人数达7.7万,外地选手占比55.9%,赛事期间全网互动声量超644万次,成为城市形象的“流动广告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济南赛事经济的蓬勃发展,离不开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多元合作。
济南创新“政府引导+市场主导”模式,2024年赛事总投入超1亿元,社会资本占比70%。
以泉城马拉松为例,政府财政投入仅90万元,运营方通过赞助冠名撬动2700万元资金,实现“小投入、大产出”的杠杆效应。
与此同时,济南通过“赛事进景区、进商圈、进街区”将体育与文旅、商贸深度融合。
例如,串联南部山区滑雪场的“冰雪热力地图”,春节假期吸引游客13.91万人次,营收同比增长23.4%;“五一”“十一”期间赛事活动带动消费5000万元,形成“一赛带百业”的联动效应。

威海:海洋特色+消费创新,构建体育经济新范式
作为滨海城市,威海充分发挥地理与资源优势,以赛事经济为纽带,推动“体育+海洋+消费”三位一体发展。
威海依托千里海岸线,打造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、超级越野赛等国际品牌赛事,以特色赛事擦亮城市名片。
2025年,威海计划升级威海马拉松、千里山海跑山赛,吸引全球运动爱好者,强化“活力海洋之都”的标签。
并且,威海推出3000万元满减消费券,覆盖零售、住宿、餐饮领域,并联动“体育赛事进景区”活动,推出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套餐,撬动全域消费链。
例如,冰雪嘉年华期间,金象山滑雪场客流同比增长60%,外地游客占比40%,直接拉动周边餐饮、民宿消费。
此外,威海还将赛事与乡村经济结合,举办农民丰收节、乡村市集等活动,通过体育赛事推广特色农产品。2024年,赛事活动带动乡村市集销售额增长35%,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。

省级统筹与地方创新的双向奔赴
济南、威海的实践离不开山东省的政策支撑与战略布局。
从顶层设计来看,山东构建沿黄、沿海、沿大运河、沿齐长城的“四沿”赛事网络,形成马拉松、铁人三项、自行车等9大联赛体系,2025年计划举办群众性赛事超8万场,新建体育公园100个。
从市场潜力来看,山东实施“体育消费季”专项行动,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补贴政策。
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山东省体育局长会议上获悉,今年山东将围绕加快体育强省建设这一目标,在全民健身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、青少年体育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,力争今年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8万场,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。
入选国家试点,标志着济南、威海迈入新阶段。未来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:
一方面,山东需要继续提升赛事国际化水平,争取更多单项世锦赛、世界杯落地,培育自主IP赛事。另一方面,要完善保障机制,加强跨部门协作,优化资金、用地等政策支持,吸引社会资本长期投入。
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不仅是城市发展的“流量密码”,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增长“引擎”。
济南、威海以试点为契机,正书写着“办一场赛、兴一座城”的生动实践。
发表评论